生化出水氨氮、COD都很低,总氮却超标?都有哪些因素造成的?在实践中如何解决呢?
这种情况主要是受碳源、内回流、反硝化环境、反硝化时间、脱氮效率、有机氮影响。
1.碳源不足
在硝化反硝化过程中,去除TN要求的CN比理论为2.86,但是实际运行中因回流携带的DO的原因,CN(COD:TN)比一般控制在4~6。
解决方案:按CN比4~6,投加碳源,并根据出水TN调整碳源投加量!
2.内回流太小
由于R一般是固定的,而且控制比例较小,所以,控制比大的内回流比r,越大脱氮效率越高,有些污水处理内回流泵部分损坏或者选型太小,会导致脱氮效率低!
解决方案:提高内回流比在200~400%(有的脱氮工艺是内外回流合并在一起的,内外回流比也要控制在这个范围,这个范围既保证了污泥的回流,也保证了硝化液的回流,保证反硝化的脱氮效率)
3.反硝化池被破坏
如出现反硝化池溶解氧大于0.5,即缺氧环境被破坏,硝化细菌无法形成优势菌种,氨氮超标。
解决方案:如果是内回流过大,导致携带DO过多,则调小内回流比或降低内回流处曝气。如果是进水与水面相隔过高,导致跌落充氧,则相应减少高度差等。
4.反硝化反应不充分
一般要求反硝化池水力停留时间为2-10h,低于2小时则会出现反硝化时间不够。
解决方法:①如超出设计标准的进水量导致的HRT缩短,可增加反硝化池沉积;②污泥回流导致的HRT缩短,注意考虑污泥回流比给反硝化带来的影响,其回流比越大反硝化的HRT越短。
5.脱氮效率过高
如果使用一级AO工艺对总氮处理有限,很难达到一级A标准。
解决方法:采用二级或多级AO工艺。